·穆旦。
作家:余驰疆 王晶晶
今天是2025年高考第1天。跟着语文科目西席边界,每年必上热搜的话题依期而至:2025年高考作文题。其中,属世界一卷的作文题决策最热。
许多东说念主默示“看不懂”“难”。东说念主民日报作念出解读:世界一卷作文题“民族魂”围绕抗战到手80周年追念主题,从国度祸害的文体转头启航,指向可歌可泣的民族壮盛,开荒考生在表情层面与民族魂、时期精神同频共振。
三段笔墨,各有故事:《饱读书艺东说念主》是1948年至1949年间,老舍在纽约写成的,通过对翻新者真确形象的描写,让东说念主们看到了新中国的朝阳;《我爱这地皮》是艾青在抗日干戈运转后的1938年写下的名篇;《奖饰》是穆旦写于1941年的作品,其时正巧抗战最贫困的相抓阶段,写完这首诗的第二年,穆旦投笔投军,奔赴战场——他服气“一个民族还是起来”。
相较于老舍的故事和艾青的诗,穆旦和他的作品并不那么为东说念主熟知。事实上,他在中国现代文体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被誉为“现代诗歌第一东说念主”,更将普希金、雪莱、拜伦等西方经典引入华文世界。
他的一世,几度放诞转变金石可镂创作、怀抱梦想,最终写下无礼浓烈的东说念主生史诗。
“他的写稿等于要介入执行”
想要了解穆旦,先要回到他成长的时期。“穆旦是在五四的天花板底下,他一世皆属于阿谁时期。”上世纪 90 年代就运转探究穆旦的学者余世存在秉承东说念主民娱乐记者采访时说。
穆旦生于1918 年的天津。那时的中华民国,比他大不了几岁。新的取代旧的,从政事蔓延到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学者易彬探究,穆旦从小秉承的是“现代”莳植。他就读于严范孙、张伯苓创办的南开中学。该校的莳植要旨,等于要学生育成“现代智商”,为此开设代数、几何、微积分、化学和当然等课程,用英文原版讲义。就连国文课,皆把口语文放在更首要的位置上。
穆旦的中学同学周珏良曾撰文回忆:“穆旦的诗才从十几岁时就显线路来,并且十分敏捷。学校里有本刊物叫《南开高中学生》,穆旦是其时写稿的两大台柱子之一,主要是写诗,也写散文。”
1935 年,17 岁的穆旦同期被 3 所大学中式,最终,他遴荐了清华大学,攻读外文系。同班同学王佐良珍爱到了这位“瘦瘦的朔方后生”在写诗,“雪莱式的无礼派的诗,有着强烈的抒怀气质,但也发泄着对执行的不悦”。
此时恰是国难当头。七七事变,北平消一火,清华等大学成了日本东说念主的马厩和病院。学生们一齐南下贱一火,从长沙又到昆明。穆旦是从长沙步行到昆明的,3000 多里的“学子长征”路上,他最出名的事情是买了一册外笔墨典,背完一页,就撕下丢掉,到了昆明,一册字典所剩无几。
利害的王佐良发现,到昆晴明,穆旦的诗风变了,他把原因归结于步行而来的穆旦“看到了中国内地的真相,这就比咱们另外一些走海说念的同学更具执行感”。
在昆明,英国老师威廉·燕卜荪的《现代英语诗歌》课影响了许多西南联大的学生。通过他,现代派平直在中国传播开来。这与其时世界诗坛的潮水是一致的。那位神话般的英国老师从霍甫金斯一直讲到现代派诗东说念主奥登,讲一种新的诗。“关于此前千里浸在无礼主义诗歌中的年青东说念主来说,几乎是一服对症的良药。”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后生诗东说念主受艾略特、叶芝、奥登等影响,各自觉表力作,新的诗潮涌动起来。
“五四时辰先胡适后郭沫若,接着等于闻一多和徐志摩的时期了;20 年代末的戴望舒、卞之琳,从符号主义、无礼主义缓缓过渡到早期现代派;30 年代则是艾青的时期,他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拥抱了一个更祸害的执行;到了 40 年代跨进现代主义时辰,就所以穆旦为主要代表的。他们不是为主义而主义的,为什么要追求现代性?唯有通过更现代的写稿方式,才调使写稿承担执行。穆旦等于这么的,他不是躲进象牙塔里追求口头、本事、修辞的诗东说念主,他写稿的宗旨是要插足执行、介入执行,他的写稿历久是面向中国。”诗东说念主王家新向记者分析说念。
“在别国异域,是写不出好诗的”
穆旦主要的诗写于上世纪40 年代,那是一个充满动乱、矛盾和祸害的时期。诗东说念主袁可嘉曾感叹于穆旦所阐扬的“现代常识分子那种近乎冷情的自觉性”。
比如,穆旦写《丛林之魅——祭胡康河谷上的白骨》。那是他的亲历。在中国东说念主民大学的一个水吧里,穆旦的大犬子查瑗向东说念主民娱乐记者提到一张格外的像片。那是昨年一位老东说念主障碍 70 多年寻到他们送来的,是穆旦当年的“从军照”,“背着枪,还有肩章,国民党中校军衔”。也多亏了是寄存他处,“如若留在家中,动乱年代早被我姆妈烧掉了”。
1942 年 2 月,24 岁的穆旦蓝本已执教西南联大,担任外文系助教,却投笔投军,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副总司令兼军长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司令部担任中校翻译官。许多年后,他在写打法材料时自白“动机”:“校中教英文无收获,嗅觉不宜教书;想作诗东说念主,学校糊口太千里寂,莫得刺激,不如去戎行体验糊口;想抗日。于是我便和反动戎行结了缘。”
入缅远征军是一支惨烈之师。同庚5 月,作战失利的杜聿明败走野东说念主山,当场堕入绝境。热带雨林洪水横流,蚂蟥、痢疾、洪流、饥饿,3.5 万东说念主的部队,最终唯有 3000 余东说念主逃出,比战场上的伤一火还要重。在朝东说念主山中,穆旦的马死了,他和平凡士兵一齐遁迹,有一次断食七八日之久。多年后,查瑗才在好意思国秉承采访时叙述:在朝东说念主山战斗的大撤回中,穆旦病倒了。杜聿明拿出一颗药,告诉他,我唯有两颗药,给你一颗,不错治拉肚子,你要是命大,扛得当年,就活下来,要是活不了,我也致力于了。
穆旦活着到了印度,随后归国。这段旧事,他只在刚归国时对关联甚为密切的外文系讲授吴宓讲过,随后一字不提,被一又友逼急了才会说两句,讲的亦然对雨林和地面的胆寒。数年后,他写下了那首《丛林之魅》,其中写说念:
丛林∶
莫得东说念主知说念我,我站辞世界的一方。
我的容量大如海,随微风而起舞,
展开绿色肥硕的叶子,我的牙齿。
……
祭歌∶
在阴郁的树下,在激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东说念主的山间,
你们的体魄还招架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所有这个词40 年代,穆旦的糊口地广人稀,从雅人韵士到战场上的幸存者,又当过职员、办过报纸,障碍于大江南北。糊口不踏实,诗却未中断。1948 年,上海文化糊口出书社出书了他的第三本诗集《旗》,收入了 32 首诗作。此时,他还是是蜚声诗坛的时尚了。学者余世存在探究著述《穆旦花样的风趣风趣》中曾写说念:“唐弢所回忆的一个事实,到抗战后,即 40 年代中后期,穆旦成为最受接待的后生诗东说念主,他的诗在上海诗东说念主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个东说念主糊口方面,穆旦也插足新的阶段。他有了谈婚论嫁的对象,叫周与良,是老同学周珏良的妹妹,两东说念主1946 年在清华园缔结。周家是名门望族,“我外祖父家春联女的莳植是很怒放的,能读到那边,就供到那边”,查瑗说。周与良赴好意思留学,穆旦于是“妇唱夫随”。1949 年 8 月,两东说念主在好意思团员、成婚,然后一齐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周与良读化学,穆旦读英文。
新中国诞生,穆旦很振奋,积极为归国作念准备。他选修了俄国文体课程,比读英文还费事,在课堂上经常作念示范阅读,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其时的芝加哥大学里,陈省身、李政说念、杨振宁等群贤云集,还诞生了“探究中国问题小组”。穆旦和好友巫宁坤是坚强观念归国的一片。穆旦发言壮怀浓烈,经常被怀疑是共产党。
其时,赫伯特·克里克莫尔主编的《世界名诗库》在纽约出书,内部收入了两位中国诗东说念主的作品(译作),一位是何其芳,一位等于穆旦。穆旦有两首诗入选。周与良曾回忆:“他的诗作在好意思国已小著明气……可他总说在别国异域,是写不出好诗、不成能有设置的。”
好意思国政府不允许读理工科的博士归国,穆旦为了配头能一齐且归,特意找了讼师,还请周与良的带领老师写评释信,评释所学与国防无关。1950 年他们就运转办理手续,1952 年,才被批准回香港。国内支属还是帮他们办好入境手续,配偶俩连香港皆没进,平直到了深圳。归国后,两东说念主皆任教于南开大学。
全部努力不外完成了平凡的糊口
新中国的学生们,此刻并不知说念这个叫查良铮的老师,等于40 年代大名鼎鼎的穆旦。他把诗拿给学生看,学生们读不懂,不知所云。于是,穆旦把更多的元气心灵放在搞翻译上。南开大学外文系的王宏印讲授统计,从 1954 年到 1958 年这 5 年间,穆旦共翻译了《青铜骑士》等 17 本译着。这些作品皆署他的真名“查良铮”。周与良曾说:“那时是良铮译诗的黄金时期。”这些签字查良铮的翻译影响了数代读者。上世纪 60 年代,他在文体圈烽火了“普希金热”;上世纪 80 年代,则影响了那代东说念主的想想开脱。
在王家新和余世存等学者眼里,穆旦晚年的诗作也值得称说念。王家新重读穆旦后以为,穆旦的“人命也超越在严酷的冬天”,“他已不为‘现代派’或‘纯诗’所限”,在走向纯熟,“就他那些质地上乘的晚期诗作来看,更为疯狂、质朴和颓废,也更深化地波及一个负担的诗东说念主对东说念主生、岁月的体验。”德国汉学家顾彬在翻译《退稿信》时真实哭了。余世存告诉东说念主民娱乐记者,穆旦晚年读陶渊明的诗歌等,想考诗歌的现代与传统。他最心爱穆旦写于 1976 年《冥想》里的一句:“这才知说念我的全部努力/不外完成了平凡的糊口。”
1976 年 1 月,穆旦骑自行车颠仆在灯光阴沉的学生寝室区,股骨骨折。怕瓜葛家东说念主,延误了手术时机,腿伤越来越严重。7 月底,唐平地面震,作为未便的穆旦挪至门洞,未得外出。原以为“这回大约收场”,亏得房子没塌。其时皆住在临时搭的小棚里,穆旦每天黎明起来,如故要回危房中,运转我方的翻译处事。12 月,他写下了东说念主生中终末一首诗——《冬》:
我爱在浅浅的太阳短折的日子/临窗把爱重的责任静静作念完/才到下昼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何等快,东说念主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郊野/独自凭吊已下葬的火热一年/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底下贱/不单低语着什么,仅仅听不见/呵,人命也超越在严酷的冬天。
……
次年2 月,穆旦在作念手术历程中突发腹黑病,离开了东说念主世。1987 年,《九叶集》出书,“穆旦”这个名字从头被诗坛忆起。近40年当年,已被越来越多的东说念主奉为经典。“他的诗歌莫得直吐胸宇的宣泄和标语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比同期代的诗东说念主更普世”,余世存分析。王家新以为:“自胡适等东说念主提议文体翻新的观念,以口语文替代文言文,中国新诗缓缓建造了以现代性为追求的宗旨。穆旦身上,恰恰体现着中国新诗对现代性的追求。